陳俊銘中醫診所
 
 
消化不良中醫治療
對治消化不良 別緊張啦!

 

    忌生冷食物、三餐定時適量、多食蔬果都是保養法則 炎炎夏日,鳯凰花開,又是驪歌響起時節,緊接而來的高中、大學學測,讓這些莘莘學子,夜以繼日埋首書堆,緊張啊!腰痠背痛,眼睛痠澀,更嚴重是連腸胃都不適,出現腹脹等消化道症狀,影響念書。簡單說,這就是食不知味、消化不良啦!門診中憂心的爸媽,帶著緊張壓力大的準考生,前來尋求藥物治療,真是天下父母心。
    消化不良(dysopepsia)一般泛指食後上腹不適的種種症狀,如上腹痛、噁心、嘔吐、溢酸、腹脹,食慾不振等慢性反覆出現的腸胃症狀,可區分為機能性和器質性。機能性消化不良根據症狀特性又分為四種:
(一)reflux-like dyspepsia:症狀除了上腹不適,還包括胃酸逆流,胸口灼熱等症狀,但內視鏡檢查並沒有發現食道炎,24小時食道酸度測試也沒有異常逆流證據。(二)ulcer-like dyspepsia:症狀如典型的消化性潰瘍,但未能發現潰瘍。
(三)dysmotility-like dyspepsia以食後易飽、腹脹、噁心等症狀為主,食道或胃、十二指腸的運動機能偶有異常,但出現的機會並不比其他前二型症狀高。
(四)Nonspecific:無特殊專一性。

    器質性消化性不良,常見的是胃輕癱,其定義為胃排空的減緩,不管是空腹或食後的狀態下。部分原因不明,部分和糖尿病、硬皮症、內分泌疾病、藥物,甚至病毒感染有關。這些患者皆有胃排空速率減少,食後胃竇運動減少和胃肌電氣活性隆低丟運動異常現象。

    當患者具有標準的消化不良症狀三個月以上,在經過一連串詳細詢問病史,調查症狀,而且使用內視鏡、放射線學、超音波掃描等檢查,均無法以任何實際的消化器疾病來解釋這些症狀,同時排除搔癢性大腸症候群和食道逆流,便可將此症歸類於消化不良。

    大部分人因吃太多,太快,太多的高脂肪食物或喝太多含咖啡因飲料、辛辣食物,或情緒不佳時進食,都可能引發消化不良;菸、酒、藥物都可能引起或加重消化不良。腸胃道神經,肌肉過於敏感,對正常量的胃腸氣體反應過度,對食物敏感,焦慮等皆會引起消化不良。 心肌缺氣引起胸悶,上脘不適,肝腫瘤可能引起腹脹,不可單純當成消化不良,延誤病情。

    消化不良涵蓋傳統醫梨「胃痛」、「吐酸」、「嘈雜」、「噎膈」、「嘔吐」、「呃逆」、「腹脹」等範

疇,屬西醫評估進入胃腸黏膜發炎前的階段,這個階段的調理,中醫扮演很好的角色。如何從寒、熱、虛、實、氣、血、臟腑等方面,做個正確的評估辨證,不論是寒邪犯胃,飲食傷胃,或是情志不暢,體虛欠病都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胃氣鬱滯,不通而痛,甚或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是脾病及胃,甚者氣滯血瘀,腸胃氣機血行失常,皆會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狀。

臨床上常用療法如下:
1. 溫中散寒:
症見胃痛畏寒喜暖,口和下湯,喜熱飲,舌苔薄白,脈弦緊,方以良附丸,安中散加減吳茱萸,半夏等。
2. 消導和中:
胃脹、噯腐吞酸、嘔吐不消化之物、不胃飲食、大便不爽、舌苔厚逆、脈滑,方以保和丸加減麥芽,雞內金、山楂、陳皮、穀芽等。
3. 疏肝理氣和胃:
胃脘脹滿,痛連兩脅,噯氣頻作,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大便不暢、苔薄白、脈弦,方以柴胡疏肝散加減佛手、乙金、香附、川楝子、延胡索等。
4. 化瘀通絡,理氣和胃:
脘痛、腹脹、納呆,食後更痛,舌質紫暗,脈弦數,舌紅苔黃,方以失笑散加減丹參、延胡索、沒藥等。
5. 清胃熱:
胃脘灼熱、泛酸嘈雜,口乾而苦、便秘、舌苔黃、脈弦數、舌紅、苔黃、方以清胃散、竹葉石膏湯,半夏瀉心湯加減枇杷葉,竹茹等。
6. 養陰益胃:
胃脘隠約灼痛,口燥咽乾,舌紅、苔光剝、大便乾結,方以沙參麥冬湯,玉女煎加減火麻仁、郁李仁等。 不論是機能性或器質性消化不良,透過辨證,採取適當方式治療,將使進食後上腹不適的種種症狀獲得改善。

平常保養須注意:
1.避免油炸、太辣、太刺激性食物,生冷瓜果忌之。2.三餐適量定時,避免暴飲暴食。
3.細嚼慢嚥,慢慢進食。
4.多吃蔬菜,水果,肉食適量。
5.不抽菸,少喝酒,咖啡不宜。
6.避免壓力太大。
7.飯前飯後需休息。
8.避免傷胃藥物。

(原載於94.05.30中華日報養生保健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