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鬆解組織沾黏改善腰背痠痛  

 腰背痠痛困擾很多人,大部分透過傳統的針灸、推拿、拔罐及中藥處理可獲得改善。若在急性期沒有好好治療,或治療不完整、反覆發生,日久變成頑固性疼痛,則不易治療。

 反覆性的腰背痠痛通常是組織長時間發炎形成沾黏,有很清楚的條索狀壓痛點。此時,傳統針灸、推拿、拔罐、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小針刀結合傳統中醫針刺作用和西醫外科閉合性手術鬆解作用,對組織沾黏有很好鬆解作用。

 常見腰背痠痛疾病包括:

 1.上后鋸肌筋膜炎:患者多有肩背暴露,感受風寒病史。臨床表現為肩胛區上部疼痛,以深層感覺顯著。疼痛有時還可向肩、臂后、肘后和前臂尺側放射。

 2.前鋸肌筋膜炎:多見於建築業的體力勞動者,投擲舉重的運動或伏案工作者。常因損傷,牽拉傷或快速劇烈扭轉造成的損傷造成。臨床表現為腋下胸脇部位疼痛下適,疼痛可放射到臂內側、前臂內側和手掌尺側。

 3.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症:由於椎間盤及韌帶組織的退行性變化,外傷,長期姿勢不良等原因,破壞了脊柱胸段的力學平衡,導致單個或多個椎體及相應胸椎小關節發生輕度位移改變,使相應脊神經和交感神經受到

 

 

影響,其所支配的組織或器官產生功能障礙或失常,急性表現為肋間神經痛的症狀,慢性表現為胸痛悶,背部痠痛,久坐久站,彎腰活動使症狀加重。

 4.慢性腰扭傷:大多有勞損病史,或居住工作環境陰冷潮濕,腰部酸楚,疼痛、反覆發作,勞累,受涼後加重。腰痛部位較固定,腰部前傾時最感不適。在肌肉和韌帶損傷處有固定壓痛點。

 5.腰背肌筋膜炎:多有腰背部損傷或受潮濕風寒,或患痛風與風濕症病史,或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常有腰痛或臀部痛,夾脊肌外側緣、腰髂關節部位,腰方肌在第1、2、3腰椎橫突及第12肋附著處為疼痛觸痛點,疼痛可局限於腰部,但多放射到下腹壁。

 另外,像下后鋸肌筋膜炎、第3腰椎橫突綜合症、腰椎骨質增生、腰椎小關節紊亂症、棘上韌帶損傷、腰椎管狹窄症、髂腰韌帶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皆為常見腰背痠痛疾病。

 針對上述疾病,小針刀可有效鬆解組織沾黏,再配合針灸治療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改善腰背痠痛。

  (原載於114年02月24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