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中醫小針刀治療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主要是由髕骨與股骨兩接觸面相互摩擦,造成軟骨磨損,引起發炎反應與疼痛,好發於年輕族群,有運動者,女多於男。髕骨(膝蓋骨)是一個種子骨,位在髕腱內側並且連接著身體最有力的股四頭肌群,髕骨必須承受巨大力量,而髕骨移動的方向,直接關係到股四頭肌的力量,引起疼痛的可能性有很多,其中一個是位在髕骨下的軟骨受傷了。虛弱無力或是僵硬的肌肉可能會帶來不佳的跑步或自行車力學,而缺乏訓練的臀肌、核心肌群、髖關節及股四頭肌導致骨盆不穩定,進而影響膝蓋。由於女性有較寬的髖關節並導致足部落地時過度內旋,Q Angle角度較大,所以女性出現跑者膝的狀況比男性多。

 可能造成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症狀的危險因素,包括1.只針對下肢訓練量很大的運動員。2.膕旁肌和小腿肌肉太緊者。3.股四頭肌無力者。4.足部有問題者,例如扁平足、垂足等。5.長時間、距離訓練跑步,或上下坡跑步的運動員。6.曾經發生過膝關節脫位者。

 

 

 常見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症狀如下:1.膝蓋關節疼痛,特別是在膝蓋前方,髕骨周圍和下方。2.膝蓋內側會有壓痛點。3.運動後可能出現腫脹。4.上下樓梯或斜坡後,疼痛通常會加劇。5.膝蓋關曲時可能會出現聲響。6.長時間坐者可能會膝蓋不舒服。7.有些人的股四頭肌可能呈現無力現象。8.Q Angle 大於18-20度。9.小腿肌、膕旁肌、股四頭肌尤其是骨外側肌和髂脛束會呈現緊繃的現象。

 中醫治療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主要以藥物、針灸、小針刀為主,反覆的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大都於髕骨股骨之間的肌腱、筋腱形成沾黏,運用小針刀,針對髕骨上緣或附近,肌、腱、筋膜等結構有壓痛硬結塊處,施行縱行和橫行針切,鬆解沾黏,1週1次,輕度者約2-3次,較嚴重者約4-5次,配合中藥常用獨活寄生湯合疏經活血湯、芍藥甘草湯加減千年健、狗脊、丹參、川七、赤芍等。再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改善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原載於114年01月20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