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氣舍穴          

   方姓讀者問:
一、 氣舍穴位置?
艾蕪:肚臍又稱氣舍。
華獅:氣舍穴,以喉嚨中央正下方的凹處為準,然後以兩指寬的方向,往左右移動,即為此兩穴位置,捏轉此穴,能改善氣喘、肩頸痛、口內炎、易咳嗽等症狀。

二、 十二經穴為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又說左為陰,右為陰。到底,1. 手足經穴,大致左右對稱,左為陰,有三陰交穴,右為陽,有無三陽交穴,若有,在何位置?2. 如無三陽交穴(因為不知左陰右陽,另有何解?是否左右足(手)各有三陰、三陽,即左右足(手)各有六條經穴通道?3. 有無經穴通道走向專(單)圖表,簡易明白,何處有賣?

三、 「血壓26/16Kpa,長期口服降壓藥,才能穩定血壓」,請問句中的26/16Kpa相當於多少mmHg,Kpa代表何意義?假設120/70mmHg相當於多少Kpa?
陳俊銘中醫診所院長陳俊銘答:
  
   所為「氣舍」,「氣」是指氣息,「舍」是指居所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氣息出入經過的地方,在《會元針灸學》中有「氣舍者,氣是胃氣舍此而上經絡也,故名氣舍。」的記載。其穴位的位置在足陽明胃經脈氣匯聚的地方,為呼吸出入必須經過的穴位,因此稱為「氣舍」,也就是喉結正下方的胸骨有一凹陷處,氣舍是距離此凹陷處兩側一寸半(比大拇趾稍寬)的地方,對於喉嚨痛、頸部紅腫及肩膀到後頸部的痠痛均有效。
  


   同時,由於氣舍接近與腸胃機能有密切關係的淋巴節,所以對長胃功能不良所引起的各種症狀相當有效,因此,當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胃部灼熱、打嗝時,可刺激此穴位來緩解症狀。
  
    至於三陽交穴,在十二經絡暨任督二脈記載上,並無此穴道;中醫所謂人體十二經絡,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腎經、足少陽膽經及足厥陰肝經等,左右手足各六條經絡循行。其中「三陰交」指的是足三陰經交會的穴位,亦即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及足少陰腎經的交會之處,位置在腳的內踝上方三寸。
  
    若需要穴位圖表,可至台南市北門路上的書局購買。至於血壓的問題,「Kpa」是指測量壓力的單位,一大氣壓等於101.3Kpa,也等於760mmHg,因此1Kpa就等於760除以101.3,約等於7.5mmHg,26/16Kpa即相當於195/120mmHg;相反地,1mmHg等於101.3除以760,即約0.13Kpa,120/70mmHg即等於16/9.3Kpa。

(原載於94.3.14中華日報養生保健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