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是人體最長的骨頭,又稱為「大腿骨」,其最上端形成一個圓球,連成髖關節的一部分。髖關節是由髖臼及股骨頭所組成,均有很好平滑的軟骨覆蓋在上,形成很好潤滑表面,使我們行走、跑步很平順。骨頭壞死指的是一部分的骨頭因沒有血液及養分的供應,無法繼續活下去而死亡。骨頭死亡後沒有新陳代謝就漸漸失去生物力學的支撐力,無法支撐體重,因而產生骨頭崩塌,連帶的使上面覆蓋的軟骨也垮下,造成關節面不平產生髖關節炎。 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大分為外傷性與非外傷性兩種。
外傷性如嚴重外傷造成股骨頸骨折,使得通往股骨頭的血液循環斷裂,或因髖關節脫臼致血液循環受阻,都可能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非外傷性包括1.類固醇類藥物引起,這一類病友是因為某一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腎絲球腎炎、或頑固性牛皮癬等等疾病,必須使用類固醇類藥物來控制疾病;另有一類病人只因某些輕微的關節痠痛或感冒,迷信坊間不肖國術館自行煉製的黑藥丸,其中可能攙雜大量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類固醇會引起骨細胞壞死,也會引起脂肪代謝異常,造成血管阻塞致股骨頭壞死。2.酒精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大量飲酒可能引起肝臟脂肪代謝異常,或引起血管中凝血功能異常,加上酒精本身對骨細胞也有不良影響,因此會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這類病人約占1/3。
|
|
3.脂肪代謝異常,如膽固醇過高、血脂肪過高,會造成骨髓腔內血液循環異常,或凝血機能異常。4.血液疾病,像鐮刀型貧血 引起血流循環異常,其他凝血功能異常之疾病均可引起骨壞死。5.血管炎、血管阻塞性疾病。6.其他不明原因之骨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大約有50-80%是兩側性,初期症狀是疼痛,尤其是在髖關節附近,走動越多就會產生悶悶的疼痛,休息一下就可恢復。股骨頭壞死會先發生在軟骨(關節面)下的骨頭,等死亡的骨頭無生物力學之支撐力後,軟骨就垮下來變成關節炎,此時病人每走一步路就會感覺疼痛。 中醫治療股骨頭壞死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補腎水、健脾胃為主,病變發生後,骨與軟骨挫裂傷,氣血不通暢,經脈瘀阻,血行障礙,肢體失去營養,再生和修復能力減退,因而產生本病,透過行氣活血活瘀改善髖關節循環,增加血液灌流;養肝血、補腎水、健脾胃改善修復股骨頭壞死組織,再生新組織。 臨床常用血府逐瘀湯、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加減川牛膝、龜板、阿膠、丹參、川七、赤芍、黃耆、血竭等。配合針灸和針刀效果更佳。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額中帶、額旁三帶。眼針:下焦、腎。耳針:下視丘、視丘、基底核、髖、大腿、枕大神經、腦幹。舌針:腰椎四、腰椎五。 (原載於113年05月06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