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皮膚類澱粉症  

 根據統計,在台灣罹患「皮膚類澱粉症」的患者約有1萬人,是台灣常見的皮膚病之一,致病原因不明,可能是基因遺傳,與家族史有關,也有可能是體質和EB病毒感染有關。「皮膚類澱粉症」主要是在皮膚切片下,發現表皮和真皮交接處的真皮乳頭有類澱粉的沉積,症狀輕的患者與一般皮膚粉刺無異,但是嚴重的患者皮膚卻像是蟾蜍,會造成外觀上的困擾。

 「類澱粉」一詞,是在西元1854年由德國病理Virchow提出,因為物質和澱粉類一樣,會使碘由淡黃色變為深紫色,因此在臨床醫學上通稱「類澱粉」。而「類澱粉症」又可分為「全身性類澱粉症」及「皮膚類澱粉症」兩大類,前者可在肌肉、血管、神經等組織中發現;後者僅會影響皮膚,大都無內部器官的變化。

「皮膚類澱粉症」是台灣地區常見皮膚病,在世界上又以台灣、東南亞、及南美洲較多。臨床上常見的可分為兩類:一、「類澱粉症」:病徵如大頭針大小,微隆起棕色斑,略排列為線條狀,多數線條平行排列,有如海浪波動般。

 

 

 二、「類澱粉苔蘚」:病灶為火柴頭大小,較硬而隆起的角化性丘疹。在臨床上,「皮膚類澱粉症」好發於上背部,上肢與下肢伸側,尤其以小腿脛前側最為多見;在性別上統計,患者是女性多於男性。本病病因主要是和遺傳及病毒有關。另外在上背部出現的類澱粉症,可能與長期使用粗燥的尼龍布洗澡有關。

 中醫治療「皮膚類澱粉症」主要以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托裏消毒,活血化瘀為主。臨床治療以知柏地黃丸滋腎陰補腎水降腎火,以龍膽瀉肝湯清利肝經濕熱,以黃蓮解毒湯清腸胃實火,以仙方活命飲軟堅散結,加減連翹、金銀花、皂刺、白花蛇舌草托裏消毒,丹參、赤芍活血化瘀,另外清上防風湯,托裏消毒飲,排膿散也常視症狀配合應用。

 配合針灸,效果更佳。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四神聰、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耳針:免疫五穴。眼針:眼八卦針。體針: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沖。

(原載於112年12月04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