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中醫治療肛門廔管  

「肛門廔管」發生在男性較多,男女比由2:1至7:1不等,發生之年齡可由出生嬰兒到老年人皆有,最常見於30~ 50歲之中年人。 Sanio曾報告每10萬人口中,10年期間內,發生肛門廔管之男性有12.3人,女性為5.6人。

 肛門括約肌分為內、外括約肌;內括約肌實為直腸之內環肌向下延伸,到肛門特化形成,為平滑肌、不隨意肌。而外括約肌為提缸肌,會陰直腸肌下之延伸,為橫紋肌、隨意肌。內外括約肌之間為括約肌空間,此一空間在肛門膿瘍,廔管形成過程中相當重要。在肛門內還有8至10個肛腺,其開口在齒狀線上。

造成肛門廔管的原因:1.由肛門膿瘍演變而成:肛門膿瘍主因腸道內感染肛門齒狀線旁之腺體,此膿瘍形成之後,有的會自動破裂出膿,有的則須切開引流。膿流出消腫後約48~ 62%會形成肛門廔管。2.結核菌感染:約有6~10%接受肺結核治療病人會伴隨發生肛門廔管。3.科隆氏疾病:是併發肛門廔管最常見之疾病,約有20%合併發率。4.潰瘍性大腸炎:此類病人也會併發肛門廔管,但比例不如科隆氏疾病。5.骨盆腔膿瘍:如闌尾炎、大腸憩室炎、輸卵管發炎、薦骨前囊腫,皆會在肛門四周產生廔管。

 

 

6.直腸或肛門癌:因癌細胞之浸潤,亦可能形成廔管。7.慢性肛門潰瘍。8.過去曾接受過肛門及會陰部之手術或外傷。9.放射線治療。10.血液疾病:如血癌及淋巴癌。

肛門廔管發生早期是以膿瘍形成,伴有發燒、疲倦不適,嚴重者會有敗血症或壞死性筋膜炎,肛門周圍可見紅、腫、熱、痛之炎性反應。如果膿瘍位於直腸黏膜下層或直腸後深部,則外觀不見得看出異常。膿瘍發生後可自行破裂出膿或經醫師切開引流後可漸形成廔管。

中醫治療肛門廔管須把握濕、熱、毒三個要點,治療原則以清熱、利濕、解毒為主,方以五味消毒飲清熱,龍膽瀉肝湯清利濕熱,黃連解毒湯合托裏消毒飲解毒,加減川牛膝、黃柏、蒼朮、薏仁、皂角等。當濕、熱、毒改善了,可以知柏地茵九合陽和湯促進廔管癒合,可配合重用黃耆,托腐生肌,改善廔管。配合針灸效果更佳。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額中帶、額旁三帶。耳針常用穴位:神門、免疫五穴、肛門。眼針常用穴位:心、腎、下焦。體針常用穴位:孔最、足三里、內關、合谷、太沖。

(原載於112年04月17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