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視神經萎縮  

視神經萎縮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其軸突發生病變,導致視神經全部變細,一般發生於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軸突變性。主要表現為視神經纖維的變性和消失,傳導功能障礙,出現視野變化,視力減退並喪失,視盤呈灰色或蒼白。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視神經萎縮常見病因有缺血、炎症、壓迫、外傷和脫髓鞘疾病等,說明如下:一,顱內高壓致繼發性視神經萎縮。二,顱內炎症:多見於結核性腦膜炎或視交叉蛛網膜炎。三,視網膜病變:1.血管性,視網膜中央動脈或靜脈阻塞;2.炎症;3.青光眼後;4.視網膜色素變性;5.Refsum病;6.黑蒙性家族性痴呆。四,視神經炎和視神經病變:1.血管性,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2.脫髓鞘病;3.維生素缺乏;4.由於鉛或其他金屬類等中毒;5.帶狀皰疹;6.梅毒性。五,壓迫性所致:腫瘤、骨髂疾病。六,外傷。七,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神經節苷脂病等。八,遺傳性疾病: Leber、小腦性共濟失調。九,營養性視神經萎縮。

中醫治療視神經萎縮首重養肝血、補腎水,若有缺血性血管病變,則加強行氣活血化瘀;若有發炎,則加強清熱解毒。肝開竅於目,肝主木,腎主水,腎水濡養肝木,肝血湧養眼睛,肝血足則目清明,肝血腎水足則常保視力安康。臨床養肝血,補腎水常用杞菊地菌丸合四物湯;行氣活血化瘀則用通竅活血湯合丹七散;清熱解毒則用龍膽瀉肝湯合知柏地黃丸。單時藥如荒蔚子、車前子、青葙子、穀精、密蒙花、枸杞、菊花皆有助視力保健。眼壓高可用苓桂朮甘湯加減川牛膝、夏枯草。

 

 

配合針灸,體針常用穴道如下:睛明、攢竹、瞳子瞭、承泣、風池,太陽穴、太沖、合谷等。眼針常用穴位:交感神經、腦三針、目一、目二、視交叉、視核、視路徑等。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眼區、四神聰等。

(原載於111年07月25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