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中醫治療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一般泛指食後上腹不適的種種症狀,如上腹痛、惡心、嘔吐、溢酸、腹脹,食慾不振等慢性反覆出現的腸胃症狀,可區分為機能性和器質性。

這裡要談的是機能性消化不良,據症狀特性又分為四種:
1.(一)reflux-like dyspepsia:症狀除了上腹不適,還包括胃酸逆流,胸口灼熱等症狀,但內視鏡檢查並沒有發現食道炎,24小時食道酸度測試也沒有異常逆流證據。
2.ulcer-like dyspepsia:症狀如典型的消化性潰瘍,但未能發現潰瘍。
3.dysmotility-like dyspepsia以食後易飽、腹脹、噁心等症狀為主,食道或胃、十二指腸的運動機能偶有異常,但出現的機會並不比其他前二型症狀高。
4.Nonspecific:無特殊專一性。

中醫消化不良涵蓋「胃痛」、「吐酸」、「嘈雜」、「噎膈」、「嘔吐」、「呃逆」、「腹脹」等範疇,屬西醫評估進入胃腸黏膜發炎前的階段,這個階段的調理,中醫扮演很好的角色。如何從寒、熱、虛、實、氣、血、臟腑等方面,做個正確的評估辨證,不論是寒邪犯胃,飲食傷胃,或是情志不暢,體虛欠病都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胃氣鬱滯,不通而痛,甚或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是脾病及胃,甚者氣滯血瘀,腸胃氣機血行失常,皆會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狀。

臨床上常用療法如下:
1.溫中散寒:症見胃痛畏寒喜暖,口和下湯,喜熱飲,舌苔薄白,脈弦緊,方以良附丸,安中散加減吳茱萸,半夏等。
2.消導和中:胃脹、噯腐吞酸、嘔吐不消化之物、不胃飲食、大便不爽、舌苔厚逆、脈滑,方以保和丸加減麥芽,雞內金、山楂、陳皮、穀芽等。
3.疏肝理氣和胃:胃脘脹滿,痛連兩脅,噯氣頻作,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大便不暢、苔薄白、脈弦,方以柴胡疏肝散加減佛手、乙金、香附、川楝子、延胡索等。

 


 

 

4.化瘀通絡,理氣和胃:脘痛、腹脹、納呆,食後更痛,舌質紫暗,脈弦數,舌紅苔黃,方以失笑散加減丹參、延胡索、沒藥等。
5.清胃熱:胃脘灼熱、泛酸嘈雜,口乾而苦、便秘、舌苔黃、脈弦數、舌紅、苔黃、方以清胃散、竹葉石膏湯,半夏瀉心湯加減枇杷葉,竹茹等。
6.養陰益胃:胃脘隱約灼痛,口燥咽乾,舌紅、苔光剝、大便乾結,方以沙參麥冬湯,玉女煎加減火麻仁、郁李仁等。
不論是機能性或器質性消化不良,透過辨證,採取適當方式治療,將使進食後上腹不適的種種症狀獲得改善。

 平常保養須注意:避免油炸、太辣、太刺激性食物,生冷瓜果忌之;三餐適量定時,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慢慢進食;多吃蔬菜水果,肉食適量;不抽菸,少喝酒,咖啡不宜;避免壓力太大;飯前飯後需休息;避免傷胃藥物。

(原載於109年12月21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