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中醫藥方針灸治療臀及下肢疼痛梨狀肌症候群  

 從解剖構造來看,梨狀肌位於臀部,起點在第2、3、4薦椎前面,終點在股骨大轉子後側,將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當坐骨神經從臀部出來,向下進入腿部時,恰好是從梨狀肌的下方穿出來。從功能來看,梨狀肌負責髖關節外旋及外展動作,當我們作起身、走路、爬樓梯的動作,皆須靠梨狀肌收縮來完成。
 梨狀肌症候群容易發生的族群有學生、上班族、司機、裝潢師傅、建築工,女性是男性的6倍。發生的原因有運動傷害、外傷、姿勢不良如翹二郎腿及女性疊腿坐,或工作須長時蹲坐、久坐硬椅、長久站等,皆可能造成梨狀肌受傷、發炎、水腫、肥厚、纖維化,攣縮的梨狀肌構成坐骨神經經骨盆腔出口處狹窄,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造成臀部疼痛,甚至放射傳導到下肢。常見臨床症狀是單側臀部很深的位置,有痙攣性或壓迫性疼痛或麻的感覺,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腳底,覺得腳沒有力氣,嚴重時走路像跛腳,蹲坐疼痛,站不起來,側躺在床上翻向另一側或由床上的臥姿準備站起來時會痛。
 梨狀肌症候群須與腰椎椎間盤突出症作鑑別診斷,前者臀部痛遠大於腰痛,較不會牽連至小腿,也不會伴隨有皮膚感覺麻木及肌肉萎縮等現象,病人仰臥做抬腿檢查,往往沒有明顯異常。梨狀肌症候群並有專一性及特異性較強的臨床檢查,一般病人通常會覺得臀部深處的疼痛,這通常是坐骨神經痛不常見,除臀部壓痛外,需配合肌電圖檢查確定診斷。患者在一般正躺放鬆的狀態下,有梨狀肌症候群症狀的那隻腳會呈現外旋的情況,這是因為梨狀肌持續緊繃收縮所致,但必須排除下肢手術後造成的變形。

 


 

 

 為避免梨狀肌症候群的發生,平日不要坐太矮或太硬的椅子,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走走,也不要長時間蹲在地上工作,勿翹二郎腿、疊腿坐。
 中醫治療梨狀肌症候群主要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柔筋,軟堅散結為主。反覆的肌筋膜勞損發炎,組織腫脹易形成沾黏,纖維化,臨床上可以獨活寄生湯合芍藥甘草湯、疏經活血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雞血藤、桃仁、紅花、牛膝等,改善臀部梨狀肌循環,去纖維化,抗沾黏。若是有氣結硬塊,或沾黏腫痛組織,可用散腫潰堅湯軟堅散結,改善疼痛。配合針灸,頭皮針可用額旁三帶,腰骶部;耳針可取臀部、骶、腰;眼針可用下焦、肝、腎;體針可用秩邊、環跳、阿是穴、委中、陽陵泉、跗陽、崑崙。可結合小針刀治療,針對條索狀的硬結塊,定位出來,運用小針刀鬆解沾黏組織,去纖維化,可有效改善梨狀肌症候群。

(原載於109年5月11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