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耳穴與神經的關係  

 耳廓的神經很豐富,有來自脊神經頸叢的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有來自腦神經的耳顳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的分枝以及隨著頸外動脈而來的交感神經。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對腦神經及兩對脊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均有聯繫,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顳神經屬三叉神經下頷支分枝,除司咀嚼運動和頭面感覺外,還與脊髓發生聯繫;面神經除司面部表情肌運動外,還管理一部份腺體。延髓發出的迷走神經和舌咽神經對呼吸中樞、心臟調節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唾液分泌中樞(嘔吐、咳嗽中樞)等都有明顯的調節作用。來自脊神經的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除管理軀幹、四肢、骨關節肌肉運動以外,還支配五臟六腑的運動。由腦、脊髓部發出的副交感神經和脊髓胸、腰部發出的交感神經(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經屬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在耳廓上伴動脈分布),所組成的內臟神經,對全身的臟器幾乎有雙重支配作用,兩者互相抵抗,而又協調共同維護全身臟腑軀幹四肢的正常運動。

 從耳廓神經分布看出,耳廓與全身有密切聯繫,從耳廓神經分布的顯微觀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經系統有密切聯繫。神經進入耳廓後,從表皮至軟骨膜中會有各種神經感受器;游離叢狀感覺神經末梢、毛囊神經感覺末梢和環層小體;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單純型和複雜型叢狀感覺神經末梢、高爾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樣末梢及肌梭。由於耳廓含有淺層和深層感受器,在耳針治療中如手法行針、耳穴按壓、電脈衝、鐳射、磁力線、超聲波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現的“得氣?可能是興奮了許多感受器,尤其是痛覺感受器,接受和傳遞各種感覺中衝動匯集到三叉神經脊束核。然後,由該核傳導衝動致腦幹的網狀結構。

 網狀結構是由延髓到丘腦的腦幹全長的異質性神經元集團,網狀結構的機能和結構的特點,是在這一系統的神經元中各種衝動的特殊高度聚合。它對各種內臟活動的調節和各種感受機能的調節都有重要的影響。


 

 

 網狀核的細胞是腦幹的聯合神經元,它除了聯繫腦和脊髓的運動神經之外,還聯繫腦幹上下各段的傳入纖維,並接受無數上行束的側支,再由此發出上行纖維至皮層,啟動皮層的醒覺狀態,這就是網狀結構的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所以網狀結構認為是耳針作用的高級神經部位。其依據:

 (一)去皮層的丘腦動物(包括人類)仍有痛覺。相反,網狀結構及丘腦內部毀壞後的動物,雖然通向皮層的一切感覺通路完整,但動物卻永遠停留在昏睡之中。

 (二)從網狀結構微電極的研究,業已證實在針刺刺激後,可以消除動物對疼痛刺激的電反應。

 (三)耳針不但能鎮痛,還可以對各種病理生機能如血壓、脈搏、呼吸以及胃腸活動等變化產生良好調整作用。

 針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自律神經系統,耳穴有著強大的調節作用。

(原載於108年08月12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