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痔瘡中醫治療          

   「轟隆,轟隆…」清晨七點多,騎著摩托車,經過木柵辛亥隧道,耳邊響著貫耳的車聲,只見整條路都是正要上班的汽車、機車,駕駛和騎士們全神貫注著前方,緊張忙碌的一天又要開始了!俗話說:「十人九痔」,正是高度競爭工商社會壓力的寫照。

    痔瘡是由直腸下端粘膜下和肛管或肛緣皮下的靜脈曲屈擴大所形成的靜脈團。主要症狀為1.便血2.疼痛3.突起的脫出4.肛門潮濕和騷癢5.大便困難,嚴重時甚至造成局部壞死和感染。

    最主要是由於下列因素所引起:1.便秘2.生理結構的缺陷和直立體位3.妊娠和分娩4.感染因素5.門靜脈高壓6.肛門括約肌鬆弛7.腫瘤8.遺傳因素。 齒線位於肛管皮膚和直腸粘膜交界的部位,是痔瘡分類的依據。

    臨床上一般根據痔瘡的發生部位,分為三型:1.內痔:發生在齒線以上的痔瘡2.外痔:發生在齒線以下的痔瘡3.混合痔:齒線上下均有而且相連結在一起的痔瘡。 內痔可分為三期:I期:多無明顯痛苦,肛門稍有搔癢,分泌物稍多,偶有便後滴血。II期:痔核較大,用力排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便後可自行回到肛門內,便血可為衛生紙帶血、滴血、射血。III期:為內痔的晚期階段,痔核增大,便後痔核脫出肛門外,甚至咳嗽、用力、走路也可脫出肛門外,必須用手送回肛門內。

    通常須手術治療。 外痔主要是肛門邊起的腫物,可分為;1.血栓外痔:起病突然,疼痛劇烈,常見於排便或過度用力後,痔核較小,便或過度用力後,痔核較小,可經三、四日後血栓被吸收,疼痛緩解。痔核較大者需手術。2.炎性外痔:多由肛門局部感染所致。3.靜脈曲張型外痔:起病緩慢,痔核表面覆蓋有皮膚,皮下為曲張的靜脈叢,多呈環狀。4.結締組織外痔或皮贅外痔:肛門皺壁增大、單一或多個皮贅形成,晚期可呈雞冠狀外觀。

    反覆性的痔瘡出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另外需和以下疾病鑒別:1.肛裂2.直腸息肉3.肛乳頭肥大4.直腸癌5.直腸脫垂6.消化道出血。 痔之病名最早見於《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說:「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發病原因常與臟腑虛弱、氣血陰陽失調有關,多因飲食不節,釀生濕熱:或起居不慎,久站遠行,或多痢久瀉、久忍大便,便秘或內傷七情,或外

感風、濕、燥、熱所致。其發病機理為氣血雍滯、結聚肛門、經脈橫解、沖發為痔。

臨床分內外治。內治以一、二期內痔,初期外痔適用,可分為:
(一) 出血 1. 實證:如風挾熱者,下血鮮紅、舌紅、苔黃、脈細數,治以清熱涼血袪風,方用涼血地黃湯、槐花散加減。如為濕熱下注者,血色污濁、舌紅苔黃或膩,脈弦滑,治宜清利濕熱,用臟連丸加減。藥如白茅根、藕節、牡丹皮涼血止血。 2. 虛證:下血色淡而清,晦而不鮮、面色少華、神疲倦怠,舌質淡、苔白、脈細或弱,方用歸脾湯或十全大補湯加減。

(二) 脫出: 1. 氣虛:痔核脫出不收,肛門下墜,舌淡紅、苔白、脈細弱,宜補中益氣湯加減。 2. 血虛:痔核脫出、便血量多色清,心悸健忘,唇舌色淡、脈細,方以四物湯加味。
(三) 腫脹疼痛:以實證為主,方以乙字湯、黃連解毒湯加減。
(四) 肛門潮濕和騷癢:方以消風散、三妙散加減苦參根、地膚子、蟬蛻。
(五) 便秘:辨虛實,視體質,常用方如麻子仁丸、潤腸丸…等。

外治法目前中醫臨床較常採用方法如下:
1. 薰洗法:亦稱坐浴法:濕熱型:常用藥物如下:黃連、黃柏、大黃、黃芩、地榆、馬齒莧、蒲公英、銀花、野菊花、淡竹葉、蓮子心等。氣滯血瘀型:常用藥物如下:丹參、桃仁、川紅花、赤芍、歸尾、厚朴、陳皮、劉寄奴、川芎、乙金、澤蘭等。風燥腫癢型:常用苦參、蛇床子、地膚子、荊苁、防風、苦膽、五倍子等。
2. 針灸療法:常用穴位如攢竹、燕口、齦交、白環俞、長強、承山等。
3. 自我按摩和氣功療法:每日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和做提肛運動。
4. 外敷法:可以黃連膏、如意金黃散外敷。 飲食宜多食青綠蔬菜、水果、水分充足有助預防便秘,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也很重要,避免上火,忌食油炸;太辣、油膩性食物,飲食不宜過多、過飽。也要避免大便乾燥,以防排出困難而加重痔瘡。壓力緩解,避免緊張也可預防痔瘡產生。

(原載於93.03.01中華日報養生保健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