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中醫治療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髕骨疼痛症候群是常見的疾病,尤其常見於運動員及女性。雖然病因尚未明確,但和髕骨的排列不正常有相當大關係,例如Q angle的增加、髕骨高位、足部過多的旋前及脛骨過多的外轉等。以往相關研究結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之間失衡,導致股內斜肌無法抵抗股外側肌和髂脛束的力量,使得髕骨排列不正確,進而影響股四頭肌之間的徵兆。

 常見症狀如下:
1.病人在久坐、蹲、跪或上下階梯時會有疼痛產生。
2.一些個案中,膝關節在彎曲伸直時會有捻髮音。
3.病人可能因髕骨軌跡不正確而導致對軟組織之不當壓力,而影響本體感覺。

 常見致病原因如下:
1.生物力學結構上的缺失:
這主要是骨骼方面的問題,這就如同一棟建築的鋼梁有問題,影響到整體的穩定性,使的建築的某些部分分外承受過多的壓力。就下肢而言,主要包括三大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與踝關節,任何一個關節的缺失都可能會導致下肢整體生物力學結構的改變,進而影響下肢動作的功能,壓迫到髕骨股骨關節間的軟骨而導致疼痛。
2.肌肉系統的失調:
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肌肉柔軟度差的人身上。肌肉連接在骨頭上,帶動骨頭產生動作,但如果肌肉有些太緊、骨骼被緊繃的肌肉拉扯,改變原本正常的下肢生物力學位置而使關節軟骨受壓迫。
3.組織的過度使用:
好運動的人,尤其是下肢需要大量承重的運動,例如慢跑、籃球、跳高……,只要是要跑、跳、上下樓梯,就易對髕骨股骨關節軟骨產生比一般使用更大的壓力。用久了,就易造成軟骨間的疼痛與傷害了。

但有此症候群的人,要說他是哪一個因素造成的很難區別,在同一個人身上或許就能看到兩種甚至三種的現象,很難區分哪個是主因,因為其中一個原因就可能造成另外一種現象。但不變的是,這都會造成髕骨股骨軟骨的「過度承重」,這就是引起疼痛的原因。

 中醫治療本症主要分三部分:中藥、針灸、針刀。在臨床上養肝血,補腎水,活血化瘀為治療主軸,肝主筋,腎主骨,補肝腎顧筋骨,可用獨活寄生湯合疏經活血湯,芍藥甘草湯,加減千年健、狗脊、木瓜、丹參、川七、赤芍等。針灸在頭皮針可用額旁二帶、額旁三帶、大腿、膝、小腿等,眼針可用肝、下焦;耳針可用大腿、膝、小腿等穴位,體針可用血海、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膝眼、伏免、陰市等穴位。

 如果膝關節疼痛反覆發作,組織腫脹,形成沾黏,外觀可看出微腫,壓可碰觸到條索狀硬結塊,而且痛點明顯,此時小針刀正是鬆解沾黏的利器,運用小針刀,將條索狀硬結塊裡面的沾黏組織鬆解,改善疼痛,效果好且不易復發。

(原載於108年02月11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