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針灸治療蕾特氏症  

 蕾特氏症(瑞特氏症候群、RTT),是一種X染色體性聯顯性遺傳疾病,突變點位於MeCP2基因上,屬罕見神經疾病,發病率約為1/12,000~1/15,000,且臨床表徵缺乏特殊性,因此診斷十分困難。

 蕾特氏症好發於女嬰孩或幼童 ,病童會有神經急速退化、發展遲緩現象,男性患者幾乎無法存活。患者於出生至6~18個月內,生長發育與常人一樣。剛開始發病時,初始症狀有翻白眼、嬰兒失去吸吮反射、不規則轉頭、運動發展障礙等,有些與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出現重疊,加上文獻資料極為稀少,故難以判明症狀。之後,開始出現神經失調:運動能力漸漸消失、失去語言能力、正確的反射能力、便秘,也可以經腦部掃描發現腦皮質萎縮,也常發生痙攣、癲癇等神經閾值低下的症狀。

蕾特氏症也有手部來回搓動或塞入嘴裡等,又與自閉症患者的自閉刻板動作極類似,故極易誤判。蕾特氏症患者的「搓手」,乍看下如同「禱告者」,因此罹患蕾特氏症的兒童,在西方國家稱作「沈默的天使」。

 蕾特氏症症狀可分為4期:
第1期(6個月~1歲半,早期):嬰兒於6~18個月前通常發展正常,患嬰於此年齡期症狀常被忽略,父母開始會覺得嬰兒目光不注視外界人物,逐漸對玩具不感興趣。父母若回溯嬰兒早期時,會感知嬰兒很安靜、乖巧,也有母親會覺得病嬰特別喜好搓手,也注意到頭圍成長趨緩。

 針灸可取頭皮針:四神聰、運動區、感覺區、頭區、頸區、背區、腰區、骶區,有助注意力集中,生長發育正常,運動發展遲緩改善。

 第2期(1~4歲,發展明顯遲緩及退化期):患童會顯現快速退化及發展遲緩,包括語言表達逐漸喪失,呈現洗手、捻手、搓手等刻板動作,偶而將手無理由的放在背後觸摸,握緊手、張手等,有的會吐舌、陣發喘氣、睡眠不安或走路不穩,頭圍明顯成長趨緩。

 可配合頭皮針的肩、肘、腕、指、額中帶等穴位,耳針的則取舌、氣管、支氣管、肺、口等穴位,眼針取肝、上焦穴,改善上述症狀。

 第3期(2~10歲,幼稚園至國小年齡之穩定期):患童呈現失用症,不會使用常用力量的肢體;躁動、愛哭、自閉性較以前不明顯,且對外界事物較感興趣,語言溝通較進步,此時期可維持相當長時間。

 配合頭皮針四肢相對應穴位,四神聰、百會透太陽、額中帶等,可改善失用症。耳針取肩、肘、腕、指、髖、大腿、小腿、膝、踝等,有助生長發育。

 第4期(5~25歲,運動退化之晚期):患童通常於10歲左右產生動作失能,逐漸不能走路,有些因下肢呈強直,需坐輪椅,但認知、語言溝通及手部動作較穩定,注視他人能力仍能維持,不過有些出現脊椎側彎。

 配合頭皮針的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百會透太陽、風池,啞門,四肢相關穴位等可改善動作失能和語言障礙。耳針常用口、舌、肩、肘、腕、髖部、大腿、小腿等,改善運動退化。


(原載於107年12月10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