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中醫治療頸椎症候群  

 頸椎症候群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症候群、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症候群。
 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症候群。
 40-60歲為高發年齡,常發生於不良姿勢、情緒緊張、潮濕、疲勞、外傷等緊密相關。某些需要伏案工作的職業,比如會計、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員等,容易發生頸椎病。不良睡眠姿勢對頸椎病患病率的增高有重要影響。不良睡眠姿勢導致休息狀態下大腦不能及時調整,必然會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加速病程。
 其發病機制主要是在頸椎退行性變的基礎上,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鉤椎關節失穩、鉤椎骨質增生等原因,致使頸椎動脈血流受阻,從而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例如:
 1.頸椎血管退行性變及硬化,使血管腔變窄,使血流受阻。

 2.椎間隙變窄:由於頸椎的退變,使頸椎間隙變窄,引起頸椎動脈相對過長,而出現曲折、彎曲、以致血流受阻。

 常見頸椎病的症狀如下:
 1.眩暈: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
 2.頭痛: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人在發病時,頭痛和眩暈症狀一般同時存在。其中枕大神經病變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
 3.視覺障礙:由於頸椎病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痙攣,繼發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變。
 4.突然摔倒:當病人頸部旋轉時突然感到下肢發軟而摔倒。
 5.由於局部解剖的關係,椎動脈型的病人也常常伴有神經根性症狀:
 (1)頸部症狀: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主要頸部不適感有頸部疼痛、頸部酸脹、頸部發僵活動或者按摩後好轉;晨起、勞累、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後突然加劇;活動頸部有「嘎嘎」響聲;頸部肌肉發板、僵硬;用手按壓頸部有疼痛點;按摩頸部有韌帶「彈響」,轉動頸部不夠靈活等。
 (2)肩部症狀: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頸部肌肉痙攣,按壓頸部有疼痛,有時疼痛劇烈;勞累、久坐和姿勢不當加重。
 (3)背部症狀:背部肌肉發緊、發僵,活動後或者按摩後好轉;背部有疼痛點,按壓明顯;勞累和受寒背部不適症狀加重。
    中醫治療頸椎病分為針灸、針刀、中藥三部分。針灸主要目的在調整頸椎旁邊的夾脊肌,增加其肌力,將突出之椎間盤推回正常位置,在頭皮針部分可扎頭、頸、背區、肩、肘、腕、指區、額中帶、額旁一帶;耳針常用頸、背、肩、肘、腕、指等穴位;體針常用穴位如下:風池、阿是穴、肩腧)、曲池、外關、合谷等;眼針常用肝、上焦;舌針可刺舌下頸區。配合針刀鬆解項韌帶勞損,背部肌筋膜疼痛治療,肩胛外側區域痠痛勞損,可有效改善頸椎神經循行路徑壓迫,緩解頸肩上臂痠麻痛的症狀。中藥在臨床上可使用黃耆五物湯、烏藥順氣散,加減葛根、丹參、川七、赤芍、雞血藤、木瓜、生白芍、甘草等,促進局部循環,放鬆肌肉,改善頸椎神經壓迫。

(原載於107年10月08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