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針灸治療視網膜失養症  

 遺傳性視網膜失養症是一群對視力影響相當重大的眼科疾病。這一類疾病成因在於遺傳或自身突變造成的基因缺陷,種類複雜,臨床視覺受損表現也不同。

 遺傳性視網膜失養症中最常見的是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一千分之一,影響廣泛,大多為雙眼發病,病情會持續進展。視網膜色素變性有高度遺傳異質性,包含體染色體顯性、體染色體隱性、性聯隱性、粒線體遺傳及散發型等不同的遺傳形式,且牽扯的基因突變位置相當多。常見症狀包含夜盲、視覺障礙、對物體明暗對比或顏色分辨能力下降、視野狹窄。典型的眼底表現在網膜上會出現眾多骨針狀色素班點,也會合併網膜血管縮小、視神經萎縮。

 遺傳性視網膜失養症可能嚴重影響視覺與生活功能。以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為例,盛行率雖只有每十萬名新生兒中約2到3人,但患者通常在1歲內即會發病,嚴重視覺功能障礙,常伴隨眼球震顫、眼手徵兆(包括戳眼、壓眼以及揉眼睛3個特徵),部分患者會伴隨智能障礙、發展遲緩及眼球運動失用症。此疾病主要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目前已知約有十多個基因與其相關。

 其他較常見的疾病則包括錐-桿狀細胞失養症,斯特格氏黃斑失養症,以及貝斯特氏卵黃狀黃斑變性等。錐-桿狀細胞失養症指的是錐狀或桿狀感光細胞喪失,發病年齡從青少年到中老年人都可能,也有多種不同的遺傳形式,後期患者黃斑部可能出現典型的牛眼狀型態。斯特格氏黃斑失養症以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較多,發病年齡大多數在10歲左右,發病位置在黃斑部,視網膜色素上皮產生瀰漫性的黃白色圓形斑點,主要為類脂褐素的沉著,長期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呈現出金屬樣反光。患者視力會進行性緩慢下降,最終視力多在0.1附近。貝斯特氏卵黃狀黃斑變性主要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一般較常於孩童時期發作,黃斑部出現橘黃色的卵黃樣病變,臨床表現為視力減弱、視物變形,但多可保留部分閱讀視力。

 針灸治療視網膜失養症主要藉由刺激穴道,達到振奮視神經,避免視神經萎縮,或救回可逆部分的萎縮性中的視神經;改善視野範圍,避免視野一直變小;改善黃斑部變性,減少脂褐素沉著。

 頭皮針可選用穴位如下:額中帶、額旁一帶、百會、眼區、風池、百會透太陽。眼針常用穴位如下:肝、上焦、攢竹、球後等,球後可用二寸針,避開眼球深刺,刺激幹細胞增加,修復黃斑部變性。耳針相關穴位例如目一、目二等,對振奮視神經效果很好,是治療主要關鍵,體針部分可輔以睛明,承泣、絲竹空、陽白、合谷、太沖等穴位。

 本症須長期治療,2天針灸1次,至少1小時,可配合杞菊地黃丸和四物湯加減穀精、密蒙花、茺尉子、青葙子、車前子調理。

(原載於107年10月01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