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中醫治療頸椎椎間盤突出  

 頸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髓核、纖維環、軟骨板,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後,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或脫出椎管內,造成相鄰組織,如脊神經根和脊髓受壓,引起頭痛、頸部酸脹、活動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脹痛、步態失穩、四肢無力等。臨床多見於20-40歲。 

 常見症狀:頸部疼痛、僵硬,患側疼痛延至肩膀、上背部或手臂,常伴隨患側手臂感覺異常(麻木或觸覺遲頓),甚至手臂無力或肌肉萎縮,當疲勞或長時間勞動時,症狀常加劇;若急性發作,還會劇烈疼痛,甚至無法活動。若壓迫脊髓會導致四肢肌力減弱無力、痙攣,嚴重甚至大小便失禁、下半身或全身癱瘓。

 頸椎間盤向脊椎管內突出的方向不同,可分為:

 1.朝向旁側方突出型:會壓迫脊神經根而產生根性症狀。

 2.朝向旁中央及突出型:會壓迫脊髓及脊神經根,可同時產生脊髓及神經根症狀。

 3.朝向中央突出型:可以壓迫脊髓雙側腹面而產生脊髓雙側的症狀。

 誘發因素:

 1.年齡: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也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中最關鍵原因。

 2.慢性勞損: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覆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工作姿勢不當,尤其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鍊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發生頸椎病,預後也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都易於誘導頸椎病。

 7.代謝因素: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臨床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 中醫治療頸椎椎間盤突出,主要分中藥、針灸、針刀三部分,中藥以促進頸椎周圍肌肉有力彈性增加,將椎間盤壓回正常位置,可以桃紅四物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雞血藤、桑枝、木瓜、葛根、烏藥等。

 針灸在頭皮針部分取百會、頸區、上肢區、額中帶、額旁一帶;耳針穴位取頸椎、肩、上臂、肘、下臂、腕、指;體針取穴常用:肩五針、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外關、合谷、前谷,後谿、勞宮等。另外配合小針刀,將頸椎周圍韌帶長時間勞損、反覆發炎,形成沾黏組織的條索狀硬結塊找出,以針刀鬆解沾黏組織,可有效改善頸椎椎間神經循行路徑的外壓迫,讓症狀緩解,另一方面可促進沾黏改善後,整體附著在頸椎上面韌帶調控頸椎的彈性靈活,改善椎間盤突出。

(原載於107年09月02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