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針灸治療過敏性血管炎  

 過敏性血管炎是最常見的血管炎之一,曾用名有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壞死性結節性皮炎、超敏性血管炎、結節性真皮過敏疹、變應性小動脈炎和變應性血管炎等。

 本病的發生主要由外源性抗原所引起。這些外源性抗原大致包括3類:
1.藥物:包括青黴素及其衍生物、磺胺、阿司匹林等。
2.化學物質:如殺蟲劑、除草劑、石油製劑。
3.體外蛋白:蛇毒血清及各種脫敏劑。

 常見症狀如下:
1.皮膚表現:皮損多對稱,常分布於下肢和臀部,也可發生在上肢和胸背部,皮膚表現則有多樣改變,主要有紫癜、蕁麻疹、丘疹、瘀斑、結節和壞死性潰瘍,慢性患者偶可有網狀青斑,皮疹初起往往為粟粒至綠豆大紅色斑丘疹和紫癜,很快發展為可觸性紫癜,稍突出皮面,用手可觸知,指壓不褪色,與非炎症性紫癜容易區別。皮疹可自針尖至蠶豆大小不等,小皮疹一般沒有症狀,大皮疹或相互融合的皮疹則會有疼痛感。皮疹發作無規律,持續1~4週消退,可殘留色素斑。

 2.皮膚外表現:關節受累時可有關節疼痛,但一般無紅腫發熱。侵犯肺臟時,患者有氣促、咯血等。腹痛、惡心、上消化道出血則提示消化道受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則有頭痛、復視等。心臟受累極少見,表現為心律不齊,嚴重者可致心力衰竭。腎臟受損時,可見水腫、血尿等。

 1990年美國風濕病協會(ARA)對本病制定了一個診斷標準:
 1.發病年齡>16歲。
 2.病前有服用藥物史。
 3.可觸性紫癜。
 4.斑丘疹,即一處或多處皮膚有大小不等扁平、高於皮面的皮疹。
 5.皮膚小靜脈或動脈切片顯示血管內或外有嗜中性粒細胞浸潤。
 以上5項中符合3項或以上者可診斷為過敏性血管炎。

 過敏性血管炎的治療,針灸有著不錯的效果。對於免疫系統的調節,過敏反應的緩解,耳針有著相當好的作用,相關穴位的搭配運用,往往發揮相當良好的效果。配合頭皮針對應部位下針,那邊的血管炎明顯,就配合頭皮針相對應的部位加強。如果發生部位是在下肢和臀部,可配合體針,常用穴位如下:秩邊、環跳、八骨翏、伏免、髀關、陰市、血海、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太沖、崑崙等。如果發生部位在上肢和胸背,常用針灸穴位如下:肩三針、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尺澤、外關、合谷、前谷、後蹊、膻中、肺俞、風門等。眼針則以上焦、中焦、下焦穴為主。

(原載於107年07月16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