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針灸治療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不論是感覺症狀、運動障礙或是營養障礙,可以用針灸治療輔助緩解。除了西醫手術治療,排除空洞內的液體,減輕對脊髓的壓迫,從而緩解症狀,針灸可以緩解手術後尚未完全改善的症狀。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病變。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變特點是脊髓(主要是灰質)內形成管狀空腔以及膠質(非神經細胞)增生。常好發於頸部脊髓。當病變累及延髓時,則稱為延髓空洞症。1546年Esteinne首先描述本病,此病多在20~30歲發生,偶可起病於童年,男多於女。起病較隱蔽,病程也較緩慢,經常以手部肌肉萎縮無力或感覺遲鈍而引起注意。表現出來的症候也因病變的部位和範圍不同而不同。
 脊髓由灰質(位於脊髓的中央,含大量神經細胞)和白質(位於周邊,聚集著神經纖維)組成。灰質又分為前角和后角,前角內含有大量運動神經細胞,支配人體的運動;后角內則是感覺神經細胞,支配人體的痛覺和溫度覺。而脊髓空洞症的病變大多發生在脊髓的后角,因此常首先表現為受損節段內的感覺異常,嚴重時出現運動障礙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常見臨床症狀如下:(一)感覺症候 痛溫覺因脊髓丘腦纖維中斷而喪失,而由於後柱早期不受累,輕觸覺、震顫覺和位置覺相對保留,屬本病特徵,稱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累及後索時,則出現相應深感覺障礙。(二)運動症候 病變擴展到前角細胞引起運動神經元破壞,相應肌肉癱瘓、萎縮,肌張力減低,肌纖維震顫和反射消失。手內在肌受累一般最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帶。手部肌肉受累嚴重可出現爪形手畸形。病變累及側索,下肢可有對稱或非對稱性痙攣性輕癱,反射亢進,跖反向伸性。晚期可出現Horner征,是傷及中央外側細胞柱內交感神經元所致。

(三)營養障礙 由於關節軟骨和骨的營養障礙以及深淺感覺障礙產生的反饋機制失調,Charcot關節。表現為關節腫脹、積液,超限活動,活動彈響而無痛感。X線顯示關節骨端骨軟骨破壞破碎,可有半脫位。皮膚可有多汗,無汗,顏色改變,角化過度,指甲粗糙、變脆。有時出現無痛性潰瘍。常有胸脊柱的側彎或後突。膀胱及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多見於晚期。病變波及延髓引起吞咽困難,舌肌萎縮癱瘓,眼球震顫,此型易危及生命。CSF檢查多正常,Queckenstedt試驗少有梗阻。
 針灸治療脊髓空洞症一系列的症狀主要透過頭皮針的感覺區、運動區、配合相關肢體對應部位,加上耳針調節脊椎的穴位,促進循環的穴位,可達到減少脊髓液對脊髓的壓迫,進而緩解相關症狀!搭配體針,效果更佳,常用穴位如下:百會透太陽、肩?、曲池、合谷、後蹊、勞宮、外關、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伏兔、髀關等。頭皮針、耳針、體針、眼針交替靈活運用,有助緩解本病一系列的症狀。

(原載於107年04月23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