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困擾著很多現代人,過度勞累和壓力、無法舒解的緊繃,日而久之,睡不好,身體負荷不了,健康亮起了紅燈。
神經衰弱是指大腦由於長期的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從而產生精神活動能力的減弱,其主要特徵是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勞、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頭痛等,伴有各種不適等症狀,病程遷延,症狀時輕時重,病情波動常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大多數病例發病於16-40歲,男女發病數無明顯差異。從事腦力勞動者占多數。本病如處理不當可遷延達數年甚或數十年。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於緊張狀態,超過神經系統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生神經衰弱。如過度疲勞而又得不到休息是興奮過程過度緊張;對現在狀況不滿意則是抑制過程過度緊張;經常改變生活環境而又不適應,是靈活性的過度緊張。
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 ,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一般情況下並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後,雖然產生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後就可恢復,但是,強烈緊張狀態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的典型症狀,可分為六大類:
1.腦力不足、精神倦怠:患者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或腦力遲鈍、不能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減退。
2.對內外刺激的敏感: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一般的活動如讀書看報、收看電視等活動,往往可作為一種娛樂放鬆活動,但此時本病患者非但不能放鬆神經、消除疲勞,反而精神特別興奮,眼睛在看電視,自己腦子常也在「放電影」。
3.情緒波動、易煩易怒、缺乏忍耐性:由於內抑制減弱,遇事(刺激)易興奮,缺乏正常人的耐心和必要的等待。
|
|
4.緊張性疼痛:通常由緊張情緒引起,以緊張性頭痛最常見。患者感到頭重、頭脹、頭部緊壓感,或頸項僵硬,有的還表現為腰背、四肢肌肉痛。
5.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病人,由於大腦皮質的內抑制下降,神經易興奮,睡眠時不易引起廣泛的抑制擴散,難以入睡或不夠深沉,容易驚醒或睡眠時間太短,或醒後又難以再睡。長期如此,勢必形成頑固性失眠。
6.心理生理障礙:有些神經衰弱的病人,求治的主訴,是一組心理障礙的症狀,如頭昏、眼花、心慌、胸悶、氣短、尿頻、多汗、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等,很容易掩蓋本病的基本症狀。
中醫治療神經衰弱,從心、肝、腎下手。養心血、寧心安神;疏肝理氣,解肝鬱;滋腎陰、補腎水、固腎填精。心主神明,臨床上常以歸脾湯養心脾血虛,天王補心丹調理心陰虛有火,生脈散益心氣、養心陰。肝主情志、肝氣不順,則抑鬱易怒,加重神經衰弱,臨床常以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健脾,柴胡疏肝湯,疏理肝氣。心主火、腎主水、水火濟濟、腎水不足易心火旺、腎水足則心火腎水調和,神經衰弱自然改善。臨床常以知柏地黃丸滋腎陰,補腎水,滋陰降火。
(原載於107年04月02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