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低顱內壓症候群 頭痛眩暈複視  

 正常成人腦脊液側臥位時為0.59千帕~1.77千帕(60毫米汞柱~180毫米汞技),若腦脊液壓力低於0.59千帕(60毫米汞技)者,即為低顱內壓症候群。
 顱內低壓最明顯的症狀是頭痛,頭痛多位於額部和枕部,有時波及全頭,或向項、肩、背及下肢放射,性質為鈍痛或搏動性痛。其頭痛與體位有明顯關係,當患者坐起或站立時頭痛劇烈,平臥或頭低腳高位則很快消失或明顯減輕,因此常被迫臥床不起。
 低顱壓頭痛主要是由於顱內壓力降低後,腦脊液的「液墊」作用減弱,腦組織下沉移位,使顱底的痛覺敏感結構和硬腦膜、動脈、靜脈、神經等受牽拉所致。此外低顱壓性頭痛還可伴有眩暈、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或精神障礙。檢查可發現頸部有不同程度的抵抗。
 自發性顱內低壓的最主要症狀是「姿態性頭痛」,病人站立或坐著的時候頭痛加劇,躺下則明顯改善或消失。比較常見的型式是兩側、非血管搏動式的頭痛,病人施行Valsalva動作(閉氣而肚子用力)會造成頭痛加劇。
 除姿態性頭痛外,常合併下列的某些症狀;少數的病人頭痛不明顯,反而因為這些非頭痛症狀而求診。
脖子痛或僵硬:常見的位置是脖子,但可能往下延伸,甚至是下背痛。
惡心嘔吐:病人常合併惡心嘔吐,多半也和姿態的改變有關。
複視:常見是一側或兩側外展神經痲痺,偶有動眼神經或滑車神經痲痺的病例。
聽覺症狀:包括有回音、聲音變得遙遠或不清楚、耳鳴、或甚至聽力喪失。
視覺症狀:以視力模糊和畏光為主。


自發性顱內低壓的診斷標準:
 A. 整個頭(diffuse)及/或鈍痛,在坐起或站立後15分鐘內惡化,至少具下列一項,且符合基準:1.頸部僵硬。2.耳鳴。3.聽力障礙。4.畏光。5.惡心。
 B.至少具下列一項:
 1. 磁振造影有腦脊髓液低壓的證據(如:硬腦膜對比增強)
 2. 傳統脊髓攝影、電腦斷層脊髓攝影、或腦池攝影術證實有腦脊髓液外漏
 3. 在坐姿,腦脊髓液起始壓力<60mm H2O
 C. 無硬腦膜穿刺或導致腦脊髓液?管病因等病史
 D. 頭痛在硬腦膜外血液貼片後72小時內緩解
 針灸治療低顱壓性頭痛臨床上主要穴位如下:百會、上星、四神聰、風池、頭維、運動區、感覺區、額中帶、印堂、人中、承漿、合谷、列缺、陽陵泉、太沖、足三里、翳風等,配合耳針穴位:額、枕、肝、神門、腦幹等、配合腕踝針、配合眼針穴位:肝、上焦等,靈活運用,有助低顱壓性頭痛緩解。如果複視,可加上攢竹、絲竹空、睛明、陽白、魚腰、承泣等穴位。如果頭暈可加崑崙、跗陽等穴。
(原載於107年03月12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