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本態性震顫 治療以養血平肝為主  


當歸、白芍、天麻、鈎藤、龍骨、牡犡為常用治療本病的中醫。


 門診常有身體不自主顫抖的患者求診,成因很複雜,但都造成患者日常生活極大的不便。
所謂震顫是指身體全部或一部分與自己意志無關的運動中,出現手或足的一部分或全身的拮抗肌,以相反的、有規律的、週期性的、律動的不隨意運動,稱為震顫。它的形式可分為三種:
一、靜止時出現的震顫:例如帕金森氏症。
二、動作時出現的震顫:常見於小腦障礙。
三、變換姿勢時引起的震顫:其發生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也沒有其它神經症狀,這就是本態性震顫。

 本態性震顫是在四肢或頸部發生8-10Hz的快速而很細的震顫,如果出現在頭部向左右震顫,即所謂「不要不要震顫」,這種情況和巴金森氏症表現的「輕輕點頭」不一樣,引起本態性震顫惡化的因素目前還不太清楚,它的發病率在40歲以上約有6%,可能部分和遺傳有關,最早發病年齡多在20至30歲上下,很少會在小時候發病。
本病和帕金森氏症主要的差異是,顫抖發作的時機。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在休息、放髮狀態下,手即會不由自主的開始顫抖;但本態性震顫患者則是剛好相反,休息狀態不會手抖,但若是手舉起來或是提、端物品時,如拿筷子、端碗、遞東西時,手就有可能因病抖個不停。除了手之外,帕金森氏症還會有頭、腳顫抖的狀況;至於本態性震顫也可能會出現頭搖晃的情形,卻絕少有腳顫抖的情形。此外本態性震顫除了顫抖外,並不會像帕金森氏症併發有肢體僵硬、步行困難等問題。
中醫治療本態性震顫以養血平肝為主,血行風自滅。顫抖屬「內風」,透過養血平肝達到熄風的目的。方以四物湯合鈎藤散,一貫煎加減白芍、龍骨、牡犡等。配合針灸調節,常用穴位如下:百會、上星、太陽、風池、風府、率谷、印堂、人中、承漿、合谷、曲池、手三里等,效果更佳。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緩和交感神經亢奮,提昇副交感神經作用,讓患者放鬆,有效改善本態性震顫發作的次數和嚴重度。

(原載於104年11月02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