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治療有效  


白蘚皮、金銀花、連翹、刺蒺藜、荊芥穗、薏仁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常用中藥。


 門診常有因皮膚癬前來求診的患者,其中好發在手肘和膝蓋內側的異位性皮膚炎,更是令人困擾,患者因癢搔抓,常抓得皮破血流。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異位性」是指發生過敏病症的傾向;「皮膚炎」表示皮膚腫脹,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乾癢和面部、手肘內側、膝蓋後面和手足上出現皮疹。常因搔抓皮膚可導致發紅、腫脹、龜裂、流出清澈液體、結痂、皮膚增厚、蛻皮等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於嬰兒和兒童,但也可見於任何人。居住在城市且氣候乾燥的人,可能更容易患異位性皮膚炎。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可緩解或消失。但是皮膚可能仍然乾燥、易於發炎,有時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見於成年期。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未知,可能由遺傳因素造成。刺激物和過敏原可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刺激物是可能使皮膚發紅、發癢或產生燒灼感的物質。這些刺激物包括:1.羊毛或人造纖維;2.肥皂和清潔劑3.某些香水和化妝品;4.諸如氯、礦物油或溶劑等物質;5.灰塵或沙土;6.香菸煙霧。過敏原是來自食物、植物、動物或空氣、造成過敏的物質。常見的過敏原包括:1.雞蛋、花生、牛奶、魚類、豆製品和小麥;2.塵蟎;3.黴菌;4.花粉;5.狗和貓毛皮屑。
 可導致症狀突發的因素包括:

  1. 精神壓力、生氣和挫敗感。
  2. 皮膚感染、氣溫和氣候。
  3. 洗澡後使用的潤膚液不足。
  4. 冬天低溫度。
  5. 全年乾燥的天氣。
  6. 盆浴和淋浴時間過長或溫度過熱。
  7. 出汗時進入低溫環境。
  8. 細菌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稱「四彎風」,因位好發在肘膝彎處。臨床治療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為主,多以龍膽瀉肝湯、銀翹散、消風散,加減荊芥、刺蒺藜、蟬蛻等。有化膿感染者加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等。若流出液體則加白癬皮、地膚子、薏仁、蒼木、茯苓等。若皮膚乾燥脫屑加生地、桑白皮、麥冬、當歸、赤芍等。配合針灸調節免疫系統,常用穴位如下:曲池、內關、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陵交、陰陵泉、百會、太沖等。
(原載於104年10月19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