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中醫診所
 
 
頸椎後縱韌帶鈣化 小針刀治療  

脊柱是由一節一節的脊椎堆疊而成,脊椎和脊椎之間有椎間盤及關節相連,是穩定脊柱的主要力量。為了增加脊柱的定性,脊柱椎體的前和後各有一條很長的韌帶,像大膠帶似的將每節脊椎再加強固定,這兩條韌帶就稱為前縱韌帶和後縱韌帶。前縱韌帶在椎體前方,而後縱韌帶在椎體後方,也就是脊椎管的前方,脊椎管內有脊髓。所以後縱韌帶如果肥厚或骨化可能會壓迫脊髓,造成四肢或下肢無力。

後縱韌帶鈣化是脊椎退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簡稱為OPLL。剛開始時後縱韌帶變肥厚,而且有血管性纖維化,接著軟骨增生,薄板骨生成,並形成哈維氏管,然後礦物質沉澱,逐漸鈣化。據估計這種骨化的過程每年約使脊椎管狹窄0.4mm,而骨化每年沿著後縱韌帶向上及向下進展0.67mm。當脊椎管狹窄到脊髓無法忍受時(減少30至50%,或直徑少於9.4mm)就會有神經症狀出現。

後縱韌帶骨化較常見於東方人,日本約2.4%可發現有後縱韌帶骨化,而西方人約僅0.12%。後縱韌帶骨化由一般的X光攝影就可以發現,約70%在頸椎,15%在胸椎,15%在腰椎。

後縱韌帶骨化依照電腦斷層所見可分為四型,節段型(39%)、連續型(27%)、混合型(29%)以及其他型(5%)。依照臨床症狀分為三級:第Ⅰ級沒有神經缺損。第Ⅱ級有神經根病變,或者輕微的脊髓病變。第Ⅲ級可分ⅢA級:有中等至嚴重的神經缺損,ⅢB級有嚴重的神經缺損或已四肢癱瘓。後縱韌帶鈣化常見於50幾歲的男性,主要症狀為逐漸惡化的脊髓病變。

由於後縱韌帶是比較深層的韌帶,它常會受頭夾肌、頸夾肌、頭半棘肌等肌膜炎和項韌帶勞損形成的鈣化影響,造成患者無法前後俯仰,所以治療後縱韌帶骨化,主要可藉由小針刀緩解頭夾肌、頸夾肌、頭半棘肌,項韌帶形成的鈣化,使得頸椎較為鬆弛。脖子鬆軟,可緩解後縱韌帶鈣化速度,延緩它惡化,配合針灸、藥物,改善循環,藉由「退廢」理論,身體自然修復,可有效改善或延緩後縱韌帶骨化速度,乃對脊椎管的壓迫,小針刀治療的重點是緩解淺層肌筋膜和韌帶鈣化,使頸椎鬆軟,可以前後俯仰,配合復健,延緩並改善後縱韌帶骨化惡化。

(原載於104年01月26日中華日報健康專欄)

陳俊銘中醫診所
Copyright(c)2011.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預約專線:06-234-6057、06-234-6058|傳真:06-234-6059| 台南市東區東平路60號